当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北斗企业为保障自身企业安全有序复工,积极利用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以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科技手段助力防疫技术迎来新突破。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通过测试,确认原先的部署计划会带来严重的GPS干扰,从而要求进行额外的测试。而之前的测试也发现,如果GPS定位公司只使用它的两个频率波段中较低的那个,即离GPS卫星信号较远的那个,干扰就会大幅降低。
最新测试显示,美国计划建设的全国无线宽带网络将会对GPS系统产生明显的干扰,对航空飞行、高精度授时网络以及消费类导航设备造成影响。虽然对现有计划进行修改后干扰能够降低,但无法根除。
由波音公司建造的GPS定位系统 IIF卫星在2012财政年度的经费预算增加了4千万美元,以支持该项目的进展。这将缓解GPS定位系统 IIF项目目前正面临的超支问题。美国GPS定位系统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GALILEO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委员会(ICG)确定的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核心供应商。
GPS属于被动式卫星定位系统,在被动式测距系统中,用户天线只需要接收来自这些卫星的导航定位信号,从而就可测得用户天线至卫星的定位距离或定位距离差。这种发送测距信号和接收测距信号分别位居两个不同地方的测距方式,称为被动测距。
波音宣布,GPS定位系统运行控制段(OCS)已经进入完全运行状态。OCS将使GPS定位系统在特定的精度下保持稳定运行,以向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商业及人道主义应用提供可靠且精确的导航。
国际标准内涵。国际标准严格上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等。
自2011年起根据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进展,有计划、分步骤地拟制了空间信号B1I、B1C、B2a和B3I接口控制文件(ICD),性能规范文件(PS),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外发布,是北斗系统提供服务公开承诺的具体表现。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连续稳定运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号系统还将发射1颗地球静止轨道备份卫星,北斗三号系统还将发射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导航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并实现全球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