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0755 - 2708 7827
首页 > 新闻资讯 > 我国已初步建成运行GPS环境监测网络

我国已初步建成运行GPS环境监测网络

地理信息

2020年03月23日

199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武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即现在的IGS武汉站(WUHN),用于全球大地参考框架定义及GNSS卫星轨道确定。此后,又分别在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咸阳、西宁、海口和哈尔滨等地建设了8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主要目的是建立国家大地基准控制网,为我国坐标参考框架建设提供参考数据,并服务于国际GNSS地球动力学研究。此外,经过数10年的观测,武汉、拉萨、乌鲁木齐和上海等站作为国际核心站参与了相关的建设;上海、乌鲁木齐、长春等站还配备了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手段,用于地球科学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具有多种观测手段的科学台站。


测绘行业的GNSS基准站在国内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早期建立的国家GPS A、B级网,省、市建立的基准站网等。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在原有基准站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的基准站,集成各省市部分基准站,于2017年建成了由360余个连续运行站组成的且全国均匀分布的GNSS基准站网。


2006年,我国实施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工程。该工程于2012年3月建成了由260余个连续运行基准站和2000个不定期观测站点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基准站观测网络。陆态网主要用于监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重力场形态及变化、大气圈对流层水汽含量变化及电离层离子浓度的变化,为研究地壳运动的时空变化规律、构造变形的三维精细特征、地震短临阶段的地壳形变时空变化特征、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系统的建立和维持、汛期暴雨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模型、电离层动态变化图像及空间天气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和产品。


虽然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级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级配套系统还未完全形成,目前正在整合和发展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转自:互联网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出于分享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 新能源电车和燃油车的电气系统电压的主要区别

  • 汽车GPS定位器行业的趋势与展望

  • 为何车载北斗GPS终端会定位在非洲?

  • 如何识别车载GPS定位器的通讯信号强弱?

  • 怎样判断汽车GPS定位器的定位信号强弱?

  • GPS定位器成为通信网络和紧急服务的关键支柱

  • GPS定位器有线和无线怎么选择?

  • 保护和加强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挑战与未来

  • 车载GPS定位器无法向平台告警的几个原因?

  • 国际合作提升QZSS卫星系统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