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研究农村环境中的新兴技术及其对非联邦频谱需求的预期影响。他们将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研究建议,以促进频谱的获取和效率。所有这些都是制定长期频谱战略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在一些国家发布其宽带计划后不久,很多邻国就提出使用与GPS使用的频率相邻的频率,该计划旨在为无线宽带寻找500MHz的额外频谱。
更关建的是民用GPS定位器设备未加密,极易遭受欺骗攻击。尽管并非不可能,但对使用加密信号的设备进行同样的操作将更加困难。技术人员说,普通车辆更容易遭受“广谱干扰”。
和所有的技术一样,GPS定位系统也在不断老化。在过去的几年里,负责管理这项任务的技术部门,开始对该系统进行两部分的升级,包括下一代操作控制系统和一系列卫星,这将提高其准确性和安全性。
据估计,到2030年,野外手持GPS定位器的机会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这吸引了许多想要超越其投资者已经很高的市场期望的风投。与任何新兴市场一样,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失败和优秀的产品,但这没关系,至少很多新需求和新创意正在不断的涌现。
此外,还计划在2022年为飞机服务建立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政府和公众都将可以使用QZSS。凭借高度精确的定位数据,卫星可以支持三维测绘、车辆定位系统、建筑和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新西兰利用QZSS进行的一项无人驾驶拖拉机驾驶实验表明,即使在夜间,卫星也可以用于农业。
当下北斗和5G等新兴技术融合将催生出新的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企业正在致力于将北斗的高精度应用和5G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融合。
北斗定位系统是特别好用的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进行了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亿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北斗定位系统的土地测绘、智慧农业、数字建设、智能港、车载定位器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成功应用。
北斗定位系统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印度的GAGAN地基和天基GPS增强系统已获得该国民航当局的临时批准,可以提供飞机中途导航服务。由印度机场管理局共同开发的GPS辅助地理增强导航系统耗资1.26亿美元。